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阿里巴巴響水大米種植基地,又到了收割季
來了!今天,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在黑龍江首次亮相,并且定了一個小目標:到2022年,阿里涉農產品全年網絡銷售額破4000億元。
數字農業事業部將建立產、供、銷三大中臺,專注于中國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全國落地1000個數字農業基地,對農業產業進行全鏈路數字化升級。
為了更好用技術幫助農民增產增收,阿里工程師在不斷拓寬新技能:養豬、養蜂、種菜、種瓜……你別說,還搞得有聲有色的。
AI養豬,每只母豬每年多生3頭
阿里云和四川特驅集團合作研發的“AI養豬”,將人工智能、云計算、視頻技術、語音技術引入養豬產業。
阿里云農業大腦可以實時記錄每頭生豬的ID、日齡、身長、體重、體溫、進食次數、運動量、健康分值等數據。
此外,綜合借助聲音識別、圖像識別和紅外線測溫等技術,系統可通過豬的體溫、咳嗽、叫聲等作判斷是否患病,提前預警疫情。
這些數據可對豬的進食特征、行為特征等方面進行分析,并將其貫穿于整個養殖過程。借助農業大腦,特驅集團每只母豬年生產能力提升3頭,死淘率降低3%左右。
正所謂:豬仔產量節節高,智能養豬步步穩!
AI養蜂,將讓中國30萬蜂農增產20%
阿里全國首例AI養蜂系統正在養蜂業開啟一場“技術革命”, 讓蜜蜂過上智能生活,讓中國蜂農增產20%。
為了給蜜蜂過上大數據智能生活,阿里巴巴工程師給蜜蜂設計了智能的“家”:
阿里AI養蜂系統,實現對傳統蜂箱的“智慧升級”,讓蜜蜂在“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蜂箱口紅外計數器實現蜂群“上下班打卡”;AI語音識別可以精確讀懂“蜂聲”,發現蜂群是否遭遇外敵入侵;GPS與北斗雙星對蜂箱進行定位,實現對蜂箱移動的報警。
瞬間感覺過得還不如一只小蜜蜂有木有~
AI種菜,實現“千畝千面”的個性化施肥灌溉
綠行者生菜在亞洲生菜生產量上排名第一,占據了肯德基60%的生菜供應。世界快餐業巨頭的高標準讓綠行者母公司浩豐食品集團決定引入阿里云農業大腦開展標準化AI種植。
阿里工程師在生菜基地用無人機采集數據
農業大腦的“神奇”在于,它能檢測到每棵生菜的含水量和營養含量,并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生菜的生長狀況,針對性地給出解決方案。
此外,生菜富含多少維C、植物可溶性蛋白以及相關土壤、天氣、水肥等指標,都能通過綜合無人機低空遙感數據與地面數據在云端統籌,再由數據融合系統計算出更精準更科學的農田管理操作數據。
人工智能種菜可以讓目前的水肥使用率降低至90%。
AI種瓜,甜過初戀的“智慧瓜”
閻良當地引入阿里云“農業大腦”來推動甜瓜的標準化、精細化種植。
在這一人工智能的支持下,甜瓜的整個生產生長過程全部實現了數字化——無論是測土、育苗、移栽、開花、結果,農民用手機就可以精確了解到澆水、施肥、授粉、纏蔓等耕作信息。
長在藤上的甜瓜能獲得更多光照
瓜農不用靠經驗判斷、不打激素,跟著手機軟件上一套科學的標準化種植手冊操作,確保在每個甜瓜品質最佳的時候采摘,同步提升甜瓜的甜度。
當地瓜農展示數字化種植
AI貢椒,千年“貢椒”用上云計算
漢源縣人民政府宣布和阿里云達成合作。借助云計算、人工智能方面的領先技術,結合當地的花椒等優勢農業產業資源,雙方將共同打造以數字化和智能化驅動的全國縣域數字經濟示范區新樣板。
合作達成后,當地花椒種植能通過阿里云物聯網傳感器采集農業數據,對作物行進大數據分析后,再進行農事指導、精準灌溉、智能采摘等智能化控制,從而有效降低種植成本。
此外,全縣的農事技術和第三方服務也可得到互聯網平臺和技術服務支持。
此次合作是阿里全國第一個縣域數字經濟示范區項目。天貓商城、螞蟻金服、菜鳥物流等阿里生態資源也將為當地的數字經濟提供支持。
此外,養羊、養雞、種草莓、種黃桃也在同步進行中。如今,阿里工程師已經幫助近26000家農戶和企業實現科學種植、養殖,AI技術覆蓋超過100000畝農田、果園、養殖場、牧場。